《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白露节气的风俗有哪些》

原创 992296876  2025-08-21 22:29  阅读 0 ° 次
摘要:

白露时节,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转守为攻,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。冷空气分批南下,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。人们常用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。此时,白天的温度虽然仍可达三十多度,但夜晚会降到二十多度,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。

  白露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,在每年公历9月7-9日交节。它就像大自然的信使,悄然带来了季节的变化,让人们感受到秋季的独特韵味。白露节气有什么特点,又有哪些有趣的风俗呢?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白露节气的风俗有哪些

  白露节气的特点

  1、气温变化

  白露时节,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转守为攻,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。冷空气分批南下,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。人们常用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。此时,白天的温度虽然仍可达三十多度,但夜晚会降到二十多度,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。

  2、水汽凝结

  白露前后,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遇冷后,会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水珠。清晨时分,我们可以看到树叶、草丛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,这也是“白露”名称的由来。这种水汽凝结的现象,反映出此时天气已经转凉,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相对减少。

  3、物候变化

  白露时节,大自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。农作物逐渐成熟,田野里一片金黄,高粱红了,棉花白了,稻谷也沉甸甸地弯下了腰。同时,候鸟开始向南迁徙,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。此外,一些植物的叶子开始变黄、飘落,呈现出秋季特有的景象。

  白露节气的风俗

  1、祭祀大禹

 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大禹的日子。相传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,最终成功治理了水患。太湖畔的渔民在白露时节举行祭禹王的香会,表达对大禹的感恩和敬仰之情。在祭祀活动中,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,包括整猪、整羊、美酒等,还会表演各种传统的文艺节目,如戏曲、舞蹈等,场面十分热闹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白露节气的风俗有哪些

  2、喝白露茶

  民间有“春茶苦,夏茶涩,要喝茶,秋白露”的说法。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、不经泡,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,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,尤受老茶客喜爱。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,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。白露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,具有提神醒脑、帮助消化等功效。

  3、吃龙眼

  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“白露必吃龙眼”。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、养血安神、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,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,核小味甜口感好。当地人认为,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,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,有吃了就是补的说法,所以福州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。

  4、收清露

 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“收清露”的习俗,明朝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上记载:“秋露繁时,以盘收取,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。”“百草头上秋露,未唏时收取,愈百病,止消渴,令人身轻不饥,肌肉悦泽。”因此,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“仪式”。虽然这些功效在现代科学看来缺乏依据,但收清露的习俗却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追求。

  白露节气,不仅是自然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,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。它的特点和风俗,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适应,也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。在这个节气里,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,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mvtt.cn/71229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992296876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